風濕和類風濕關節炎雖然被人們熟知,但總是被混淆為一個疾病,風濕是指一類疾病,包括:強直性脊柱炎、粘附性肩囊炎、骨性關節炎、風濕熱、類風濕關節炎、復發性風濕病、紅斑狼瘡、風濕性心臟病等。風濕和類風濕區別很大,癥狀也有各自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了解一下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的癥狀區別。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癥狀的區別:
一、發病情況不同:風濕性關節炎初發年齡以9-17歲多見,男女比例相當。類風濕關節炎以中年女性多見。
二、病因不同:風濕性關節炎是鏈球菌感染造成。而類風濕關節炎是免疫性疾病。
三、受累關節:風濕以4肢大關節(膝、髖、踝、肘、肩、腕)為主,類風濕以4肢小關節(手指、掌指、足趾)為主。
四、臨床表現:風濕急性期發病急、高熱、關節紅、腫、熱、痛,慢性期關節游走竄痛或兼低熱。類風濕手足小關節腫痛、晨僵,可侵犯大關節,常呈對稱性,大小關節皆可變形。
五、實驗室檢查不同:風濕性關節炎抗O高,類風濕關節炎往往類風濕因子高,CCP、AKA會出現陽性。
六、其他合并癥及預后:風濕四肢皮膚伴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以及心臟病變,四肢關節不留畸形.類風濕系全身性疾病,多數有貧血,失眠,納差,關節可僵直變形,甚至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風濕性關節炎多為大關節炎。在急性期多有風濕性心肌炎,慢性期患“風濕性心臟病”。化驗抗鏈O實驗(ASO)陽性。類風濕關節炎是慢性的頑癥,關節畸形、功能喪失明顯,呈僵直或癱瘓,類風濕因子陽性。
該如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西藥治療并不是長久之計,效果稍微好一些的西藥可以控制病情,但是不能停藥需要長期服藥,長期服藥又會對肝腎等功能影響嚴重,副作用比較大,大多數長期服用西藥的患者都有胃病,西藥治療類風濕得不償失!
在疑難雜癥的治療方面,中醫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療效好、安全、副作用小的特點。
但一般的中醫療法對于類風濕和強直的治療原理是通經活絡,用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藥物治療經絡痹阻等證。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治療方式。胡澤民先生曾患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甚至癱瘓在床四年,采用多種傳統中醫療法毫無作用,所以深知治療原理與病理不符的害處。類風濕和強直均屬于免疫類疾病,胡澤民先生所創“中醫營養免疫療法”的獨特之處在于針對類風濕和強直的病理根源,調整病人的免疫系統以達到平衡,實現理想的治療效果。本療法在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地推廣多年,深得廣大患者信賴。
為了具體分清風濕和類風濕,以免延誤治療,請點擊下方的“在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