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并可伴發關節外表現。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背、頸、臀、髖部疼痛以及關節腫痛,嚴重者可發生脊柱畸形和關節強直。
如何診斷強直性脊柱炎?
(1)夜間腰背痛醒,早晨腰背僵硬活動后緩解
(2)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著點病。
(3)腰和(或)脊柱、腹股溝、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適,或不對稱性外周寡關節炎、尤其是下肢寡關節炎,癥狀持續≥6周。
(4)虹膜睫狀體炎現在癥或既往史。
(5)AS家族史或HLA-B27陽性。
如果發現上面的癥狀,須引起高度重視,盡早到專業醫院確診,及早治療,強直早期是最好的治療時期。
如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脊椎的慢性進行性炎癥性病變,主要侵及骶髂關節、脊柱和近軀干的大關節,導致纖維性和骨性強直和畸形。中醫學多稱為“腰痹”、“竹節風”、“骨痹”、“龜背風”、“腎痹”等。一般認為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目前西醫對強直性脊柱炎尚缺乏特效的治療手段,而中醫對本病的診療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一般的中醫療法對于強直的治療原理是通經活絡,用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藥物治療經絡痹阻等證。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治療方式。胡澤民先生曾患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甚至癱瘓在床四年,采用多種傳統中醫療法毫無作用,所以深知治療原理與病理不符的害處。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均為免疫系統的疾病,都屬于風濕性疾病的范疇。事實上,直到1963年,國際抗風濕聯盟才正式命名強直性脊柱炎,在這之前,將強直歸類為“類風濕因子陰性的類風濕關節炎疾病”,也稱為“中樞類風濕關節炎”或“類風濕脊柱炎”。并且二者在臨床、放射線和病理表現方面也很相似。正因為這些原因,強直性脊柱炎被稱為類風濕關節炎的“姊妹病”,與類風濕的主要區別只是關節表現形式不一樣。
胡澤民先生所創“中醫營養免疫療法”的獨特之處在于針對強直和類風濕的病理根源,調整病人的免疫系統以達到平衡,實現理想的治療效果。本療法在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地推廣多年,深得廣大患者信賴。
強直的診斷和治療,都需要專業性的機構,了解更多相關知識,請點擊下方的“在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