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病范疇,是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的一種。該病病因尚不明確,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屬自身免疫性疾病。
女性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率:
強直性脊柱炎一般多發于男性。但這不意味強直性脊柱炎只發生在男性身上,女性也是會得強直性脊柱炎的,只是概率比起男性要低。
過去認為男性的發病率比女性高10倍。隨著對強直性脊柱炎認識的普及和提高,比男性患者癥狀輕的女性患者發現率增加,使發病的男女比例由以往的10:1變成現在的3-5:1。
雖然女性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率較低,但對于她們而言也有比男性患病更危險的一面:因為此病在女性體內潛伏的時間較長、而且發病后的征兆表現也不如男性明顯,所以不排除女性發病率低中含有沒有檢查出或誤診為其他疾病的可能。男女發病率的差距是相對的。很多女性患者忽視病情或因醫院誤診延誤了治療,一旦發病已非常嚴重。
女性強直性脊柱炎的特點:
1、 發病形式:女性強直發病年齡一般要比男性晚6歲左右。男性起病急、癥狀重、進展快,伴有發熱、乏力、消瘦等全身癥狀,早期發病后有一段無任何癥狀的緩解期,但較短;女性患者相對癥狀較輕,緩解期有時達數年。
2、 受累關節:男性以腰椎、骶髂關節、髖關節疼痛多見;女性以腕肘等外周關節腫痛多見,尤其膝關節發病率多于男性。
在病情進展中,男性腰椎、頸椎、髖關節以及整個脊柱受累多見,致殘率高;女性較輕,較少整個脊柱受累,而恥骨聯合受累比男性多。
3、 X線:女性患者在發病數年內不出現X線異常,女性骶髂關節解剖、性激素特點,使骶髂關節病變多停留在炎癥階段,少見強直。
4、 感染:比男性增加了產褥期感染因素。
女性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較隱匿,早期可無任何臨床癥狀,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現出輕度的全身癥狀,如乏力、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由于病情較輕,病人大多不能早期發現,致使病情延誤,失去最佳治療時機。治療的目的的在于控制炎癥,減輕或緩解癥狀,維持正常姿勢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要達到上述目的,關鍵在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在疑難雜癥的治療方面,中醫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療效好、安全、副作用小的特點,因此許多患者都選擇中醫療法。
但一般的中醫療法對于強直的治療原理是通經活絡,用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藥物治療經絡痹阻等證。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治療方式。胡澤民先生曾患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甚至癱瘓在床四年,采用多種傳統中醫療法毫無作用,所以深知治療原理與病理不符的害處。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均為免疫系統的疾病,都屬于風濕性疾病的范疇。事實上,直到1963年,國際抗風濕聯盟才正式命名強直性脊柱炎,在這之前,將強直歸類為“類風濕因子陰性的類風濕關節炎疾病”,也稱為“中樞類風濕關節炎”或“類風濕脊柱炎”。并且二者在臨床、放射線和病理表現方面也很相似。正因為這些原因,強直性脊柱炎被稱為類風濕關節炎的“姊妹病”,與類風濕的主要區別只是關節表現形式不一樣。
胡澤民先生所創“中醫營養免疫療法”的獨特之處在于針對強直和類風濕的病理根源,調整病人的免疫系統以達到平衡,實現理想的治療效果。本療法在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地推廣多年,深得廣大患者信賴。
女性強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下方的“在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