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藥棒療法
藥棒療法是用特制的木棒蘸上配好的藥液,在人體適當的穴位上進行叩擊,使拘急的經脈柔潤,閉阻之經脈暢通,從而起到治療作用的一種方法。它具有疏通血脈、緩解疼痛、消除腫脹的作用,可用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1)藥液配制
取川烏、草烏、三七、細辛、乳香、沒藥等適量中藥,共研粗末,用紗布裝之,用市售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取濾液使用。
(2)叩擊方法
用木棒蘸藥酒叩擊人體適當的部位。以右拇指和食指第2關節及中指第2關節橫紋處握棒為宜,右手勞宮穴緊貼棒尾,以腕力使棒對準人體的適當部位進行叩擊,操作宜穩。叩擊方法分以下四種:①點叩:叩擊時棒與皮膚接觸面要小,使患者自覺有針刺樣的放射感和灼熱感,待叩擊部位出現潮紅,繼之呈血疹樣斑塊,并向周圍擴大時,叩擊面也應隨之擴大。點叩適用于合谷、太淵及肩部和膝部以下的穴位。②平叩:此法一般適用于關節的正位和脊柱的正位叩擊。木棒應做成錐體形,叩擊時腕部向上約40~45℃角,用腕力進行叩擊。叩擊時木棒與皮膚接觸面大,使患者有明顯的疼痛和針扎感。③橫叩:持棒手法與平叩相同,腕部向左旋,手心向右下方,與點叩相反。此法一般用于手關節之內、外側叩擊。叩擊時患者自覺疼痛,并伴有對側振動感。④混合叩:即3種叩法混合運用,多用于全身性關節腫脹和疼痛。
(3)叩擊選穴
根據患者受累的關節不同而選穴。選穴三大原則是:以痛為俞,由點及面;局部取穴和遠道取穴相結合;經筋結聚處取穴。
(4)叩擊手法
類風濕性關節炎實癥者應予重叩、快叩、頻率為每分鐘200次左右;虛寒癥者應予輕叩、慢叩,頻率為每分鐘90次左右。
在應用藥棒療法時請注意:年邁體衰、空腹、疲勞、酒后、過度緊張等情況下慎用;配制藥酒的藥物可以根據病情的不同而靈活選用,不必拘泥于一方;運用本法除叩擊時有疼痛感外,經叩擊后大多出現青、紫、烏、褐等血疹樣斑塊。斑疹出現之多少也可以說明病情之輕重,隨疹塊的出現及擴大,叩擊范圍也應隨之而擴大,癥狀消失或好轉,斑塊也隨之減少或消失;胸部、頭面部禁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