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石蠟療法
由于石蠟的熱容量很大,導熱性低,即使溫度高于75度,也不致發生皮膚燙傷。借助熱的傳導作用,石蠟慢慢地將熱能傳遞給人體,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稱為石蠟療法,簡稱蠟療。蠟療后,局部小血管擴張,可以促使血液流通,使組織軟化,改善皮膚營養,加速組織新生。局部涂敷的石蠟,隨著溫度的下降,體積也逐漸縮小,一般可縮小10%,因此蠟療對于局部又產生了壓迫作用,可以防止組織中血液和淋巴液的滲出。蠟療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慢性期特別有用。
蠟療可以在家中做,買500g53~56度的醫用石蠟,裝在鋁制或搪瓷菜盤內,用小火使蠟完全熔化,讓它逐漸降溫。為了使蠟塊表面和底層差不多同時凝固,可以往盤內加一些涼水,水比蠟重,水就流到盤底。等到表層和底層的蠟差不多凝固后,即成了一個外周已凝固而中心還是熔化狀態的“蠟餅”。這時,把水倒掉擦干,把“蠟餅”倒在塑料布或橡皮布上。將“蠟餅”迅速裹在需要治療的部位上,外用毛毯保溫30~60分鐘。做完后,石蠟很易剝下。如局部有少許水,應擦干。石蠟可以反復使用,很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