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相關單驗方及中成藥
第一節 單驗方
1.馬骨根60~120g,用豬蹄1只煎湯服藥。
又方:白馬骨根60~120g,煎服。
2.麥撇花藤(藤蛇管根)15~20g,水煎服或研末1~1.5g吞服。
適用:腰膝痹痛。
3.沒藥15g(研),狗脛骨90g(涂酥,炙黃色),先搗羅為散,與沒藥共同研及細。溫酒調服10g,每日3次。
適用:諸節歷風,骨節疼痛,晝夜不可忍者。
4.側柏葉煎汁,同曲米釀酒飲。
又方:側柏葉15g,木通、當歸、紅花、羌活、防風各10g,水煎服。
適用:歷節風痛,痛如虎嚙,走注周身,不能轉動,動即痛極,晝夜不寧。
5.狗骨節泡酒服。
宜用:急性類風濕性關節炎。
6.南蛇藤20~30g,水煎服,連服數日。
7.松脂30g煉50遍,酒煮10遍,20遍亦可;煉酥3升,溫,和松脂3升熟攪,令極調勻,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每日3次。
適用:歷節諸風,百節酸痛不可忍。
8.松膏1升,酒3升,浸7日,服1合,日再,數劑愈。
適用:歷節風。
9.松毛取新生者搗爛焙燥,每用松毛60g,枸杞子60g,浸酒飲,經常服,不得大醉,久服有效。
適用:歷風痛,腳弱痿弊。
10.松葉30g,酒適量,浸7日,服10mL,每日5~6次。
適用:歷節風。
11.躑躅花不限多少,以酒拌蒸1炊久,取出曬干,搗羅為末。用牛乳50mL,暖令熱,調下3g。
適用:風濕痹,身體手足收攝不遂,肢節疼痛,言語蹇澀。
12.狗脛骨(涂酥炙)、黑附子(炮裂去皮臍)各30g。上為末,每服溫酒調下12g,日再服。
適用:白虎風走注疼痛,兩膝熱腫。
13.狗骨和通草煮汁,空腹服半升,覆蓋臥少時,汗即出。
宜用:筋骨節急痛。
14.沒藥(研)300g,狗脛骨(酒炙)90g。上2味搗研為末,每服12g,溫酒調下,每日3次。
適用:歷節風百骨節疼痛,晝夜不可忍。
15.松節15公斤(細銼,水4石煮取1石),豬椒葉15公斤(銼,煮如松節法);上兩味澄清,合漬干曲2.5公斤候發,以糯米4石5斗釀之,勿令傷冷熱。第一小時下后諸藥:柏子仁150g,磁石360g(末),獨活450g,天雄150g(炮),茵芋120g(炙),防風300g,秦艽180g,川芎150g,人參120g,萆薢150g。上10味細切,內飯中炊之,如常法,足訖,封頭47日,押取清,經常服之,勿至醉吐。
宜用:歷節風,四肢疼痛猶如解落。
16.松節30g(細銼如米粒),乳香3g。上藥用銀石器內,慢火炒令焦,只留1~2分性,出火毒,研細,服3g至6g,熱木瓜酒調下。
宜用:腳轉筋疼痛攣急者。
17.松節1斛,凈洗,銼之,以水3斛,煮取9斗,以漬曲。
適用:患腳屈,積年不能行,腰脊攣痹及腹內緊結者。
18.防風30~60g(去蘆頭,微炒),地龍60g(微炒),漏蘆60g。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6g。
適用:白虎風,走轉疼痛,兩膝熱腫。
19.桂枝120g,芍藥100g,甘草60g,生姜150g,白術150g,知母120g,防風120g,附子1枚(炮)。上9味,以水7升,煮取兩升,溫服7合,每日三服。
宜用: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
20.蠐蛤7枚(研爛),甘草(炙,末,炒)15g,沒藥(研)、乳香(研)各炒3g。上4味同研爛,分1 服,每服煎酒1盞,2~3沸調下,不計時。
適用:白虎風疼痛,晝靜夜發。
21.蓖麻30g(去皮),黃連30g(銼如豆)。以小瓶子入水適量,同浸,春夏3日,秋冬5日,后取蓖麻子1枚,擠破,以浸藥水,平常旦時1服,漸加至4~5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少更添。忌動風食物。
宜用:癘風,手指攣曲,節間痛不可忍,漸至斷落。
22.蠐蛤(濕紙裹煨熟,研)3枚,壁虎(研)3枚,地龍(去泥,研)5條,乳香0.3g(研),草烏頭3枚(生,去皮),木香15g,麝香(研)3g,龍腦(研)1.5g。上8味,將草烏頭、木香搗羅為末,合研勻,為丸,如干入少酒煮面糊,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臨臥乳香酒下。
適用:歷節風,疼痛不可忍。
23.捕捉蜜蜂直接蟄刺皮膚表面,俟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后(約2~3分鐘),再拔除蟄刺。局部有劇烈的疼痛。或先用普魯卡因局部浸潤麻醉。現采用預先制備的蜂毒水劑或油劑,行皮內注射。皮內注射以200蜂毒為1療程。開始以1蜂毒(約0.1毫升量)做皮內注射,如無不良反應,可隔日遞增1蜂毒,直至1次注射10蜂毒,然后根據病人情況應用維持劑量,每次3~6蜂毒,隔日一次,至總量達200蜂毒為止,全程約需3個月。注射部位可采用兩側上臂或大腿背面皮膚,輪替注射;或按不同病患部位,在痛點周圍進行注射;也可參照經穴原則,行穴位注射。副作用:注射后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出現全身風疹塊,或頭昏、惡心、脈速、體溫升高等,安靜休息十分鐘后數小時多可恢復;局部反應有紅腫、瘙癢、疼痛、紅腫直徑在1~10厘米內者不需特殊處理,約1~3天能自行消退,如直徑超過10厘米者,即不宜再行蜂毒治療。注射時應做過敏性休克搶救準備工作。
宜用: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原因不明的關節痛等。
24.用曼佗羅子1份,搜山虎根(杜鵑花科羊躑躅的根)4份,焙干研粉,制成片劑,每片0.3g,每次1~2片,日服3次。15天為1療程,間歇5~7天后續給第二療程。在治療過程中能減輕關節疼痛,使關節腫脹消退,關節活動亦有改善,對關節強直者無效。
25.九節蘭(又名腫節風)20~30g,水煎服,早晚一次。
26.清風藤60~100g,水煎,早晚服。
27.雷公藤(全根)切片,5~10g,或去皮20g,水煎,早晚服。或單味浸酒。目前雷公藤制劑較多。
28.南蛇藤30~50g,久煎,早晚各一次。
29.昆明山海棠根10~15g,水煎,早晚服。
30.青風藤30~50g,防己20g,獨活15g,制草烏10g,水煎服,早晚各服1汁。
31.烏梢蛇、蝮蛇、眼鏡蛇酒,每天飲2次,1次25~50mL,500mL的蛇酒約服10天,不善飲者,500mL可服15~20天。
32.晚蠶砂(布包)30g,鮮松針30g,切細,加黃酒和水各一碗,煎至減半去渣,1日2次溫服。
33.以木棉樹皮15g,水煎去渣,沖入黃酒少許,1日3次分服。
34.用海芙蓉根120g,去葉留莖,莖可攙入,與豬腳1只,用文火慢燉,待6碗水熬成3碗即可,于三餐飯前空腹各飲1碗,連服3~5劑,但每劑用量定要120g,少則無效。海芙蓉之根,水煎3小時以上。
35.豬腳一只(約750g左右重)切成小塊,和米酒1瓶入大碗中,放進桑樹根適量,隔水蒸至肉爛為止,趁熱分早晚兩次喝。最好連肉吃下,連吃3只。
36.桑樹皮又名雙白皮。鮮50g,干30g,水煎服,連服數周。如用鮮品更佳。
37.黃柏、倉術、薏苡仁、當歸、威靈仙、桂枝、萆薢、懷牛膝各10g,宣木瓜、半夏、天南星、藏紅花、羌活、白芷、全蟲、漢防己各6g,川芎、甘草各3g。水煎服。
38.生黃芪40g,土茯苓30g,五加皮9g,金雀根15g、七葉一枝花30g,赤白芍15g,炙甘草7g,制全蝎4g,蜈蚣2條,川懷牛膝各15g,忍冬藤30g,天麥冬(炙)10g,百沙參15g,桑枝30g,防風20g,水煎服,1日1劑,早晚各服1汁。
39.柴胡15g,桂枝10g,干姜10g,炙甘草6g,生牡蠣10g,瓜蔞根10g,黃芩1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服,連續用3~6個月。
40.鬧羊花250g,枸杞子250g,甘草25g,鮮雞蛋10只。一只大沙鍋,放入草藥、雞蛋,放在中間,加水煮6天6夜(注意:用文火煮,不能使沙鍋內水煮干,同時也不能加水)。用原汁使草藥味完全進入雞蛋內,每次吃蛋兩只,吃完為1療程,見效后再服。如發現不良反應停服,可用綠豆湯及甘草湯解毒。(夫妻雙方忌房事)
41.黃芪30g,獨活15g,桑寄生15g,鉆地風10g,細辛3g,丹參18g,當歸12g,九香蟲10g,補骨脂10g,骨碎補10g,生地12g,淡附片6g,生甘草6g,雞血藤18g,水煎服,每天1劑,早晚服一汁。
適用:關節腫脹,疼痛,僵硬,畸形,伸屈不利。
42.荊芥6g,防風6g,透骨草9g,乳香5g,沒藥4g,孩兒茶1g,羌活9g,獨活6g,蘇子5g,三七6g,杜仲10g,牛膝10g,每劑加水1500mL,煎至500mL,1日服3次,每次50mL。服藥時局部熱敷,30天為一療程。連用三月。
43.白花蛇香草15g,連翹10g,茯苓10g,生地30g,生米仁30g,生川軍10g,潞黨參15g,瓜蔞皮10g,秦艽15g,五加皮10g,蜈蚣2條。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服。
44.炙黃芪15g,炒白術10g,懷牛膝10g,木瓜10g,酒白芍10g,防風、防己各10g,蘄蛇10g,靈仙10g,海桐皮10g,炙甘草5g,豨薟草15g,生米仁15g,杜仲15g,羌、獨活各10g。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汁。
45.雷公藤50g,制草烏50g,金櫻子根500g,黃芪50g,丹參50g,浸高粱燒酒2500mL,7天后,每次服30mL。
46.蘄蛇(活)1條,白酒5000mL,大酒壇一只。當歸50g,木瓜50g,制川烏50g,花紅20g,虎杖50g。共浸入封存150天后,每天服一次,每次20~30mL。
47.雷公藤250g,生草川烏各62g,當歸、紅花、桂枝18g,川牛膝、木瓜、羌、獨活各18g,杜仲、鉆地風各18g。加水2500mL,煎至1000mL,過濾,去渣,再加冰糖250g,溶化,待冷后加62度白酒1000mL,混合,裝瓶備用。成人:每次口服30~50mL,每天3次。兒童酌減。
48.生地黃60g,熟地30g,制川烏6g,甘草10g,淡干姜12g,炒白術60g,蜈蚣3條(打碎)。每日1劑,煎2汁,分3次服完。1周后生地減半加黃芪30g。
49.川烏30g,草烏30g,松節30g,生南星30g,生半夏30g,浸酒100mL,每次服5~10mL或打爛外敷。
50.當歸9g,獨活9g,紅花9g,桃仁9g,五靈脂9g,廣地龍9g,白芥子9g,生南星6g,炮山甲6g,甘草6g,蜈蚣3g,水煎服,早晚各服1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