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簡介:
類風濕關節炎又被稱為“不死的癌癥”,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病因未明的能引起肢體嚴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并引起劇烈疼痛。
本病發病高峰期年齡是20歲~45歲,多見于女性,男女之比約為1:3。據文獻報道類風濕發病率,牙買加黑人是10.25%;在美國白種人為0.5%~1%;而在美國的印第安人占5.3%;歐洲人占0.6%~1.9%;在日本為0.3%~0.6%;在我國初步調查為0.32%~0.4%,按此數字估計我國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400萬左右。
本病是一種炎癥性、進行性、對稱性和破壞性的關節性疾病,以關節晨僵、疼痛腫脹及功能障礙為本病主要臨床表現。輕者影響關節功能,重者造成殘疾,極少數嚴重者可因頸椎破壞而致高位截癱或因重要臟器血管受累而危及生命。
祖國醫學將其歸屬于“痹證”范疇,而本病病程長,病情頑纏,不少學者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更接近于《金匱要略》之“歷節病”,或稱“頑痹”、“尪痹”,以區別于其他的痹證。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
1.早晨起來關節僵硬,持續至少1小時。
2.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部位的軟組織腫脹(關節炎)。
3.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或腕關節腫脹超過6周或12周。
4.對稱性腫脹(關節炎),即身體兩側相同關節同時或先后發病。
5.皮下類風濕結節。
6.X線片顯示手和(或)腕關節軟骨面呈糜爛樣和(或)關節周圍骨質稀疏改變。
7.類風濕因子陽性。
備注:以上1~4條必須持續出現至少6周或12周。具備4條或4條以上者,可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因子陽性并不一定能確診為類風濕。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的:
1.緩解患者的關節疼痛、腫脹或其他伴發癥狀。
2.控制或減少病情活動,阻止病情的發展,防止關節出現不可逆的破壞。
3.保持和恢復關節功能,使病人保持一定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能力,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
胡氏療法:
“胡氏中醫營養免疫療法”簡稱“胡氏療法”。是由中國著名的中醫類風濕專家胡澤民發明的一種利用中國草藥對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的綠色療法。通過補充類風濕或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營養,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消炎止痛,修復關節損傷,達到康復的目的。在全世界推廣多年,已有眾多患者重獲健康。
胡氏療法的治療原理:
一、用中藥增強患者的體質,因體質弱者易受風、寒、濕等雜氣侵蝕,而雜氣阻滯則成痹;
二、通過補充類風濕或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營養,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消炎止痛,修復關節損傷,達到康復的目的。因為類風濕和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就在于免疫系統紊亂失衡。胡氏療法與其它治療方法的區別就在于不用激素治表,而用中草藥治本,對已有激素依賴性的患者按遞減的方法減少激素用量,直到完全不用。
胡氏療法的優勢:
一、純中藥無激素(如發現中藥內含有激素,獎勵現金100萬元)。
二、療程短療效好。是目前治療類風濕、強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般患者20天左右就可以見到效果,基本上一到兩個療程(一個療程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恢復得很好。
三、能停藥,難復發。純中藥調節免疫,從病灶治療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等免疫系統疾病,停藥后注意保養和適當的鍛煉很難復發。即使復發再治療兩個月即可。
四、獨到的煎藥方法:采用陶晶發熱體的電子砂鍋中藥壺熬制,分次加入2500ml水,浸泡60分鐘,熬制190分鐘,充分熬出藥效后的藥汁約900ml,分三天服用。
胡氏療法的缺點:
缺點一:比西醫止痛藥和激素見效慢,不會馬上見效。需二十天左右方可體現療效。但標本兼治。且見效后效果明顯,感覺良好。
缺點二:大多數患者服藥時間長達3-6個月,少數患者服藥時間甚至更長,因是純中藥治療,長期服用肝腎功能正常。
胡氏療法的來歷:
說起“胡氏療法”的來歷頗有一些傳奇色彩,胡氏療法是湘潭胡澤民中醫類風濕病醫院院長胡澤民先生在傳承秘方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理論,經過親身試藥,獨創而出的專治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的獨家療法。
“胡氏療法”的研創者胡澤民是湖南湘潭人。原為一名鄉村小學教師,20年前發現自己關節疼痛,經診斷為類風濕,到中國各地求醫治療無果,癱瘓4年,進而對類風濕進行研究。胡澤民研究發現,婦女在患類風濕時,如果懷孕,從懷孕到小孩出生這段時間,類風濕病情會顯著減輕或自愈。生完孩子2個月后一般會恢復至原癥狀或加重。發現這個規律后,胡澤民又發現采用中藥補充人體營養,將人體免疫功能模仿人體懷孕時的狀態后(育齡婦女甚至象懷孕一樣停經,病愈后月經自動恢復)類風濕病情會顯著減輕,所有指標可以恢復正常,類風濕或強直癥狀消失;康復后加服一個月左右中藥調節免疫功能后,類風濕不僅癥狀消失,且不易復發。
通過親身試藥,胡澤民恢復了健康,并開辦了胡澤民中醫類風濕病醫院,在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家開辦了十多家分院,給全世界眾多病友帶來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