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熱熨療法
熱熨療法是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用一些中草藥或其它傳熱的物體,加熱后用布包好,放在人體一定的部位上,作來回往返或旋轉的移動而進行的一種療法。熨法通過使特定部位皮膚受熱或借助熱力逼熱氣進入體內,起到舒筋活絡、行血消瘀、散寒祛邪、緩解疼痛等作用。適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于寒痹癥見關節冷痛,得熱則舒者。熱熨療法又可分為磚熨、鹽熨、藥熨等多種。
(1)磚熨
將磚塊放在爐子燒至燙手,用厚布包好,置于患部熨之,治療部位墊3~5層布,以防燙傷。熱度降低后可再換1塊熱磚,反復多次。
(2)鹽熨
用食鹽放于鍋內文火燒至熱燙,倒一半入布袋內,扎緊袋口,放在疼痛部位來回熱熨,待冷后換另一半熱鹽裝入袋中交替使用,每天1~3次。每次約40分鐘。
(3)藥熨
多采用溫經通絡、調和氣血等芳香性味藥研末,用熱酒、醋等炒熱后,以布包或裝袋,置患部熨敷,或在患部往返移動,使皮膚受熱均勻,溫度過低則更換,反復多次。可選用的藥物及方法很多,現簡介如下:
將大蔥白250g打碎,放入炒燙的青鹽250g中,再同炒1~2分鐘,裝入布袋,熱熨痛處。藥袋冷即更換。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先把麩皮500g炒燙,加入蒼術粉30g,廣木香粉30g,乳香粉15g,沒藥粉15g,噴酒或少量清水,再炒1~2分鐘,裝入布袋,熱熨患處。藥粉冷即更換,每日2次,每次30~50分鐘。
將生附子20g、海桐皮25g、海螵蛸20g、肉桂25g、川牛膝25g、茜草根25g、羌活25g、杜仲25g、防風25g、全當歸25g、赤芍25g、續斷25g、川芎25g、乳香25g、沒藥25g、透骨草25g、川椒15g、藏紅花15g、血蝎15g、桃仁25g、青鹽20g,共搗粗末,兌入黃酒800mL拌勻,裝入布袋,蒸20分鐘左右。在患部墊上毛巾,再用藥袋熱熨。
漢防已30g,威靈仙30g,蒼術30g,馬錢子10g,生川、草烏各10g,南星10g,生姜40g,當歸30g,木瓜30g,牛膝30g,樟腦30g,紅花30g,防風30g,生半夏7g,生附子6g,桂枝35g。將上藥共研末,用酒拌濕,裝入布袋。將藥袋圍攤于關節周圍,纏扎,外用熱水袋熱熨30分鐘,每日3~4次。本法適用于遇冷加重的寒痛。此藥毒性大,用后要洗手。此方嚴禁內服。
酒糟包埋熱熨法;取酒糟一筐,蒸熱后將上下肢包埋其中,約半小時,以全身發熱為度。注意不要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