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光療法
光療法是利用各種光輻射能,包括天然的日光或人工光源(紅外線、紫外線和激光等)作用于機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方法。理療康復學中的光線療法,主要是指人工光線防治疾病的方法。
(1)紫外線療法
利用紫外線照射人體來防止疾病的方法,稱為紫外線療法。
紫外線是不可見光,它在太陽光譜中的位置在紫色光線之外,其波長范圍是180~400nm。在理療應用上,紫外線習慣地劃分為兩個波段,即短波紫外線,波長180~290nm;長波紫外線,波長290~400nm。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其治療作用主要通過紅斑量的紫外線照射,有明顯的消炎和止痛、脫敏、加速組織再生作用。促進維生素D形成,同時還有殺菌作用、強壯機體的作用和調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作用。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時一般采有局部紫外線照射方法。一般采用“高”壓汞燈,照射面積應依病人身材大小而定。成人一般以400平方厘米為宜。臨床上常用病變區照射法、病灶外照射法、節段照射法冶療本病。
紫外線照射可每天2次,每次每個部位約15分鐘,一般以半個月為一療程,1~2個月后可重復一個療程。
(2)紅外線療法
利用紅外線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紅外線療法。其波長為0.76~400微米的一段。理療上常以1.5微米為界線分為兩個波段;0.76~1.5微米波段稱為短波紅外線,其穿透能力較弱,透入組織較淺,多被表層皮膚吸收,只能引起分子的運動加強,從而產生熱能。紅外線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時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機體代謝;促進炎癥的吸收,消除關節腫脹;鎮痛等作用。
臨床上治療本病時采用手提碳棒或鎢絲紅外線燈。照射距離一般為30cm~60cm,以病人感到患部有舒適的溫熱感為準,每次照射時間一般為15~30分鐘,每日2次,半個月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