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蜂毒療法
蜂毒采用蜜蜂的工蜂毒腺內分泌的毒汗,所含主要成分是透明質酸酶、堿性和酸性磷酸酶、磷脂酶A、多肽類、組織胺、膽堿、蟻酸和兒茶酚胺類、磷、碳、鎂、銅、鉀等。蜂毒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療效。
作用機理:
抗炎作用: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細胞游走。可直接抑制炎癥過程和興奮垂體一腎上腺皮質系統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而發揮抗炎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是通過刺激腎上腺皮質使氫化可的松分泌增多實現的,還可提高IgG、降低IgE濃度。
具有箭毒樣及神經節阻斷劑的作用,興奮呼吸、心血管和平滑肌系統。有溶血和抗凝血、止痛、擴張微血管和改善循環的作用。
局部受蜂螫后立即出現腫脹和充血,皮溫升高2~6℃,其原因是蜂毒中的透明質酸酶促使組織胺擴散的結果。
還具有抗菌、抗輻射和抗腫瘤的作用。
用藥方法:皮內或皮下注射法:我國蜂毒注射劑為0.2%鹽酸奴夫卡因溶液,每1mL含蜂毒10個單位。1單位約為0.2mg。用量:從1單位開始,每日1次,每隔1~2日增加3單位,至加到5~10單位時為維持量。每個療程總量為50單位,休息3~4天后再進行第2個療程。4個療程后需休息4~8周。口服無效,亦可肌肉注射,但不宜靜脈注射。
蜂毒軟膏:水楊酸3g,純蜂毒1g,硅酸鹽適量,凡士林加至100g,調勻制成軟膏,關節局部涂擦。
副作用及其防治:毒性反應一般為局部輕微發紅、腫脹和疼痛。主要可引起過敏反應。兒童和老人易過敏。過敏表現為蕁麻疹,發熱,全身不適,頭痛,耳鳴,嘔吐,腹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用藥前應先作過敏試驗。
此外,還可用蜂毒直接施治,它不僅可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多種疾病,而且還可以預防關節炎等疾病,這種方法簡單易行,療效好,經有人臨床觀察,療效達80%以上。
操作方法:用鑷子夾住蜜蜂的一只翅膀,或輕輕捏住蜜蜂的腰腹部。將其尾部放在患處的疼痛部位及周圍。待蜜蜂螯入機體后,再用手指輕輕擠壓其腹部,以促進蜜蜂毒素盡量注入人體,病人每天要被蜜蜂螯12下,分3次,每次4下,當被蜜蜂螯過一下后,起碼要停1分鐘才能再螯第2下。做完一次治療后病人要在床上坐10分鐘左右,疼痛即可減輕。
注意事項:在被螯后的15分鐘內不要亂動;用蜂螯治療前不宜吃得過飽;治療期間不喝含酒精的飲料;用此法治療前5天及治療期間不宜服用任何藥物。初次治療疼痛較輕微,局部略有紅腫,經過幾次治療后,痛感和紅腫逐漸增加,這時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輕易停止治療,這種現象往往是療效更好的預兆;若伴有心臟病,或對蜂毒過敏者禁止用此法;若用蜂毒注射液注射,應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