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發病緩慢,前幾個月癥狀主要表現在倦怠無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痹刺痛等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癥狀。
二、有晨僵表現,常在關節疼痛前出現。關節僵硬開始活動時疼痛不適,關節活動增多則晨僵減輕或消失。關節晨僵早晨明顯,午后減輕。
三、關節腫痛,多呈對稱性,常侵及掌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趾間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關節紅、腫、熱、痛、活動障礙。
四、心臟受累、心肌、瓣膜環或主動脈根部類風濕性肉芽腫形成,或者心肌、心內膜及瓣膜環淋巴細胞浸潤或纖維化等。
五、慢性纖維性肺炎較常見,肺小血管發生纖維蛋白樣壞死及單核細胞浸潤,發熱、呼吸困難、咳嗽及胸痛。
六、類風濕結節,見于15~20%的患者,多見于前臂常受壓的伸側面,如尺側及鷹嘴處。在皮下摸到軟性無定形活動小結或固定于骨膜的橡皮樣小結。血清類風濕因子強陽性者皮下類風濕結節更常見。
美國胡澤民類風濕醫療集團提示各位患友,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修訂的RA分類標準,如下≥4條并排除其他關節炎可以確診類風濕:
1,晨僵至少1小時(≥6周)。
2,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受累(≥6周)。
3,手關節(腕、MCP或PIP關節)受累(≥6周)。
4,對稱性關節炎(≥6周)。
5,有類風濕皮下結節。
6,X線片改變。
7,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