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中醫認為的病因
中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
1.外因方面
主要是風、寒、濕三氣合至,或風、濕之邪與熱邪相互搏結而成。具體來講,由于氣候嚴寒、沖寒冒雨,饑餓勞累,風寒乘之;或久居濕地、雨濕之年,起居不慎,濕邪襲入;或久居嚴寒,又缺乏必要的防寒保暖措施;或盛夏炎熱、汗出入水、露臥當風、貪涼飲冷等原因,以致風寒濕邪侵入人體,注于經絡,留注關節,痹阻經脈,營衛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而發為痹癥。若感受風邪偏勝者,以風性善行而數變,故疼痛游走不定而成行痹;感受寒邪偏勝者,以寒氣凝澀,使氣血凝滯不通,故疼痛劇烈而成痛痹;感受濕邪偏勝者,以濕性粘重著,故使肌膚、關節麻木、重著、痛有定處而成著痹。引起熱痹的原因,一是感受風熱之邪,與濕相并,而致風濕熱合邪為患;二是素體陽盛,或陰虛有熱,感受外邪以后易從熱化,或因風寒濕痹,日久不愈,邪留筋絡關節,郁而化熱,而成熱痹。如《內經》所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
2.內因方面
如《內經》所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也。”《濟生方》中更加明確指出:“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正虛是痹癥成生的先決條件,類風濕性關節炎也不例外。患者正氣不足,特別是營衛氣虛,是致痹內因。先天稟賦薄弱,元氣不足,或后天營養不足,缺乏體育鍛煉,或勞逸不當,或病后失調,以致氣血虛弱腠理空疏,營衛之氣不固,易受外邪所侵。外邪入侵之后,正氣又無力驅邪外出,以至風寒濕熱之邪得以逐漸深入,留連筋骨、關節、血脈而為痹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