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飲食療法
現在多數學者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飲食沒有特殊要求,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是營養缺乏癥,在飲食的選擇上無需成為病人的負擔。但由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再加上一些抗風濕西藥對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往往引起食欲不佳,出現消化道疾病,使各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及蛋白質吸收不足,出現營養不良及貧血等。因此,在病人的飲食中有必要適當地補充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注意飲食的攝取一定要因人而異,以食為補。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出現貧血時,可以考慮增加一些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等;對骨質疏松明顯的病人,除了增加蛋白質之外,還應增加維生素D和鈣質;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病人,應多進一些含鉀和含鈣豐富的食物。下面向讀者推薦一組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食療方,有意者不妨試一試。
(1)粗大鱔魚4~6條,黃酒適量,陰干后去臟,熔研細粉,瓶貯備用。每次鱔粉10g~15g,黃酒2~3匙,開水沖服或調粥服,每日服2次,2個月為1療程。鱔王去風力強,作用:補虛助力,通利血脈,善治三痹。
(2)枳棋0.5kg,白番鴨肉1 kg,植物油1匙,黃酒3匙,燉鴨酥爛,喝湯,吃肉及果,分2~3天吃完。枳棋果祛風除濕,潤五臟,利筋骨,治風濕筋骨痛。
(3)狗(或羊)腳肉連骨2 kg,植物油、生姜、蔥白少許,干桔皮2只,桂皮10g,花椒少許,紅干辣椒1只,黃酒、細鹽、醬油適量,小火燒至狗(羊)肉酥爛,作佐膳食。狗(羊)肉性熱,功能暖胃益腎,補虛除寒,暖腰膝,助腳力,對腎陽虛腰膝冷痛之寒痹,食之最宜。
(4)蜜餞黃精:干黃精、蜂蜜各200g。將黃精洗凈,放鍋內,加水適量浸泡發透,用文火煮熟爛,晾干,加入蜂蜜,煮沸,調勻即成。每日2次,每次20g~50g,宜常食。
(5)黑大豆1 kg,松節200~300g,黃酒250g,用小火將黑豆煮至酥爛,收水曬干。每次50粒黑大豆,隨時嚼食,每日3次。作用:補脾腎、強筋骨、通血脈、祛風濕、除骨寒,可治寒痹。